旅游如人生 旅游后记

来源:网络   编辑:TANG   发布日期:2018-09-12   字体:【  
【文章摘要】有人说,旅行是一场艳遇。这里的艳,是指迷幻离奇。 遇见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发现不同的自己。

  有人说,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在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

  有人说,旅行是一场艳遇。这里的艳,是指迷幻离奇。 遇见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发现不同的自己。

  在我看来,去什么地方,和什么人去,去的时间和路程,都直接影响了我们旅游的意义。

  比起和朋友家人旅游相比,和同事出游最让人轻松。不仅是因为有着相同的职业背景和看待世界的目光,更重要的是,在漫长的旅途中,同事间的交流更加轻松,话题也更加的天马行空。很多生活中的糗事都可以成为大家快乐的源泉,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一起品尝当地最地道的饮食,谈论着当天发生的一切,经常会让你顿悟。即使要牺牲掉一些个人的嗜好和特殊的需求,但是团体带给我们的安全感和温暖的感觉,让我们即使身处异地,也如同身处家乡一般的从容。这也许就是团体旅游的乐趣吧。

  这次的团队,总共有三十几个人。年龄最大的,接近花甲,最小的团员不到三岁,还在邯郸学步。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大多沾亲带故。一听说是要去看草原和大海,连咿呀学语的孩子也要跟着凑热闹,这不,团里一下子多了好几个十岁以下的小朋友。跟着这样的一个团,必然会发生很多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使我们的旅途一下子变得丰富多彩了起来。

  有限的时间,有限的金钱,有限的精力,我们一起看无限的风景……

  第一站     帝国的黄昏——避暑山庄

  行程的第一站,承德避暑山庄。

  回来这两天,我一直都在补课。有关避暑山庄,有关大清历史

  一座山庄,半部清史。除了风光秀美,建筑典雅恢弘以外,吸引我的更多的是避暑山庄那厚重的历史内涵。

  康熙二十年,即公元1681年,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蒙古族的管理,巩固北方边疆,在距离北京350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每年秋天,皇帝都要带着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乃至后宫嫔妃,皇族子孙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寻围狩猎,训练军队,守卫边疆。为了解决沿途的后勤补给等问题,在沿途修建了21座行宫,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座。

  从康熙四十二年即公元1703年动工,到乾隆五十七年即1792年竣工,历时89年,经过了康雍乾三代帝王。而这三代帝王统治时期,也是大清帝国最为强盛的时期。康乾盛世就是对这段历史的最好总结。乾隆有一句话讲得十分清楚:“我皇祖建此山庄于塞外,非为一己之豫游,盖贻万世之缔构也”。历史表明,秋大典和避暑山庄的建立,达到了康熙皇帝“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政治目的。从木兰围场的设置和避暑山庄的建立,康熙和乾隆的雄才大略,运筹帷幄的大气魄可见一斑。

  避暑山庄见证了这段帝国辉煌的历史。山庄里面集中了中国南北园林风格的典型,沧浪亭、金山塔、烟雨楼等似曾相识,都是乾隆下江南时,看见然后搬到了避暑山庄。山庄里殿堂楼馆亭榭寺等100多处,这需要多少财力呢。虽说,清朝皇帝崇尚节俭,但是“澹泊敬诚”殿可是用及其珍贵的金丝楠木建成。从西南和江浙深山峡谷中运送楠木到这里,要耗费多少人力和物力?最多只能说是低调的奢华吧。

  其实避暑山庄不仅是供皇家休憩度假的园林,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军事,外交上的功能,它是康熙心中无形的长城。

  史料记载康熙普来避暑山庄50次,乾隆皇帝来54次,嘉庆皇帝来19次,他们每年大约有半年的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承德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

  乾隆在这里接见并宴赏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三车凌,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以及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等重要人物。

  外八庙的兴建恰恰见证了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的盛世景象。

  一般我们都以为,清朝的衰落是从嘉庆开始。除了搬倒和珅外,嘉庆似乎是个平庸无所作为的皇帝。 真是嘉庆使帝国走向衰落吗?

  我们来看看一个小故事。

  1793年,马噶尔尼率领浩大船队,用5艘千吨大船载着火炮、四轮马车和蒸汽机、织布机等工业革命的产物访问中国。马戛尔尼此次出行的目的,是要敲开东方清王朝的大门。开辟新的商品市场。

  船队刚到广州便接敕令,舰队不得自行从公海北上、必须按中方领航员指挥沿海岸线行进,而且皇帝不是按预想在紫禁城热情接见他们,而是毫不客气的让他们赶到热河行宫(即承德避暑山庄)。并且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来商量觐见的礼仪,因为双方对跪拜礼仪争执不下。

  英 国的礼品共19宗、590余件,都是当时英国的精品,也是英国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作。清王朝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分别赏赐英王及使臣、随员一行丝绸绒、瓷器、玉器及各类工艺品三千多件。英国的礼品后来被分别陈列在紫禁城、圆明园、避暑山庄等地,供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们欣赏。但是因为觐见礼仪的原因,弘历大为光火。差点拒绝接见使团。我们看见的乾隆对待外交使团的傲慢和对国际通行外交礼仪的无知。

  八月二十六日乾隆皇帝从热河返回京师,他没有进城,而是前往圆明园,并让英方操作人员演示各种仪器。

  装配110门大炮的“君主号”战列舰模型虽然引起了皇帝的兴趣,他详细的询问在场帮助安装的使团人员关于军舰的机械零件等细节,以及英国造船工业究竟达到了怎样的水平。但因为没有翻译,未加深究。1860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发现使团带来的火炮和炮弹搁在某个角落里,居然从未试射过。这个“中国人无法仿造,而且他们会知道是无法抵御的武器”,皇帝竟然连一次试射都不愿。其他科技产品的命运以此类推好不到哪去。

  怪不得西方评论清国是个“停滞的帝国”。“这只不过是个可笑的僵化的国家,所见只是皇帝的绝对统治和落后人力的充足供给,文化和技术方面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种变态不仅表现为自视比他人优越,而且在生活中认为世上唯有他们存在,我们可以形象的称之为集体孤独症。

  乾隆皇帝对英国人最自负的大型天体运行仪“布腊尼大利翁”冷漠的态度让马噶尔尼十分失望。不能不承认,中国古代曾独步世界的天文学已开始落后于西方,此时英国工业革命已有半个世纪,蒸汽机发明也有十年了,在机械学、物理学等近代学科领域西方也是超过了中国,以乾隆的精明是不可能把“布腊尼大利翁”“视等平常”的,他在一首诗里用“益深谨凛”这句话也许无意间透露他内心的惶恐和不安。

  英国使团向清政府提出了以下要求:(1)英国在北京开设使馆。(2)允许英商在舟山、宁波、天津等处贸易。(3)允许英商在北京设一货栈。(4)请于舟山附近指定一个未经设防的小岛供英商居住使用。(5)请于广州附近,准许英产同获得上述同样权利。(6)由澳门运往广州的英国货物请予免税或减税。(7)请公开中国海关税则。面对英国的领土诉求,乾隆勃然大怒。坚决地拒绝了马戛尔尼使团的全部要求。

  这时,乾隆皇帝已经隐隐地感觉到了,英国使臣来华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进贡祝寿,而是另有企图。于是就催令他们赶快的起程回国。中英之间第一次交流以失败告终。

  回程的时候他们被安排从运河回去。3个月的行程使得英国使团得以仔细观察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虚弱的海防。他们大胆推论:“如果中国禁止英国人贸易或给他们造成重大损失,那么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并制止他们从海南岛至北直隶的航运”……欧洲不再迷恋中国,平等对话的机会不复存在

  23年后,即嘉庆二十一年,英国国王第二次派遣了访华使团。这次因为英国使团拒绝向嘉庆皇帝行三跪九叩礼,而被驱逐出境。

  又过了24年,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帝国主义者终于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清朝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乾隆时期英国使团想得到而没有得到东西,英国军队用坚船大炮都得到了。

  早在比乾隆早七十年前,当康熙在把玩由西方传教士带来的那些“奇技淫巧”之物的时候,就曾经预言,“千百年后,西洋恐为中国所累”。可惜,这个预言仅仅用了一百年。

  对一个统治者而言,战略的眼光何其重要啊。 可惜,康熙和乾隆虽有眼光,却少了战略。

  面对彪悍的少数民族,大清的统治可谓运筹帷幄,一切皆在掌握之中。可是,对西方世界的懵懂无知和天朝大国的自大心态,在面对外来的挑战的时侯,不是积极应对,而是采取了闭关锁国。错失和外界交流的良机。“十全老人”乾隆和自己的臣下还有子孙们一起沉醉于天朝大国迷梦里。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了近一百年。

  在这一百年间,嘉庆和咸丰驾崩于承德。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咸丰在避暑山庄的一间小屋里,签署了《北京条约》及其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861年,慈禧在这里发动了辛酉政变,夺取了政权,开始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执政生涯。在她统治期间,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夕阳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光,夕阳的光环照射在万事万物上,更加有一层迷人的光环。可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但短暂的辉煌过后将是日落后黯淡的余辉,不久以后,则是长夜漫漫……

  大清在避暑山庄所代表的岁月,无非也如这残血的夕阳,已是帝国的黄昏罢了。

关键词:旅游如人生

转载请保留:https://www.uguu.com/article-22626.html

免责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联系fankui#uguu.com(#换成@),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